5月21日消息,為促進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和高端制造業發展,加快自主創新步伐,提升國際競爭力,以“自主創新與“十二五”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發展”為主題,由亞洲制造業協會主辦,上海振華重工集團承辦的第四屆中國制造業論壇年會于5月20-21日在上海雅居樂萬豪酒店隆重舉行。
以下是香港經緯集團主席、亞洲制造業協會主席陳經緯的演講內容:
陳經緯: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謝工信部國資委、交通運輸部、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上海市相關部門對年會的支持。
今天,我們在這里共同研討自主創新和高端制造業的發展問題,前面幾位領導講的很好,結合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對此表示感謝。我對中國制造業走出去做一些思考,現在我想就我國制造型企業走出去這個問題發表一點個人的看法。
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通過出口引進來發展戰略,實現了經濟騰飛舉世矚目。在當前經濟全面開放,國內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在國際市場不斷升值的背景下,中國的制造業有必要積極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這是一種毋庸置疑的現實選擇。國家在十二五規劃中,走出去的戰略綱要特別強調增加了加快兩個字。據統計截止到2011年底,我國在178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1.8萬家,對外投資3221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累計完成營業額5390億美元。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超過30%,中國企業在國際化道路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加入WTO以來,多數海外投資并購主要體現在能源,這是因為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需要穩定的原材料供應作為堅強后盾。
時至今日盡管能源依然主導著中國對外投資,讓越來越多的制造型企業更加重視走出去,尋求新的發展。回顧過往幾年,中國制造型企業在海外并購和合作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值得借鑒。
昨天,我們有幸參加振華重工20周年慶典,我聆聽了他們的介紹感觸很深。我覺得振華重工把根留在國內,努力開拓國際市場,取得很好的成績。有一個案例是大家熟知的吉利收購沃爾沃,在中國銷售份額遠遠高于其他市場,雙方就多項技術研究開發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其中包括電動汽車、環保汽車、汽車關鍵零部件等科技含量較高的技術。
除上述列舉之外,我國還有很多制造型企業走出去的成功案例。然而,我們必須清醒的看到除中央企業外,中國制造業的現狀是大而不強,還是以生產原材料加工和勞動密集型的低端產品為主。這位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大力發展現代制造業尚有很大的距離,需要中國制造業界的共同努力。在發展過程中通過創新和生產高科技產品,創造出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爭取在國內外市場占據市場份額。從而使中國的制造業有競爭優勢、跨上新的臺階。
事實上由于我國業內人士不懈努力,中國制造板塊在某些行業已經取得了革命性的技術突破。對實施走出去戰略具備了很好的條件,以高鐵技術為例,在精密技術進行改良、發展和創新,目前中國的高鐵技術已經進入全球領先行列,并初步具備國際巨頭在全球市場競爭的能力。因此,在國內鐵路進一步發展的背景下,如何取得更多的海外訂單將會是一個挑戰,同時也是一個難得的機遇。中國在這些領域的能力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眾多有條件的制造型企業走出去將會突破這些瓶頸,同時為看到中國強盛的另一面煥發出中國制造將更多成為中國創造。
從企業的角度看,實施走出去戰略將對企業降低全球分銷網絡,建立良好品牌,以及實現產品附加值會起到關鍵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建立全球的采購渠道,有利于企業減少對國內資源的消耗,降低企業外銷產品的成本。對于企業來講,更重要的是在海外設立研發機構,充分利用海外高端人才,同時吸收和學習發達國家相近的管理體系和經驗。雖然中國企業在制造水平上可能并不落后于西方國家,但是他們通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經營管理經驗和形成的經營管理體系,已經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國要想實現國際化經營,要打造這樣的團隊和體系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由于我們看到在越來越多的海外并購當中,中國買方公司更傾向于賣方公司的管理團隊。這是值得肯定的做法。
另外,從國家宏觀經濟來講,制造型企業走出去可以幫助貿易相對平衡,減少貿易差,實現經濟增長的轉變和穩定。整個制造業行業結構升級將逐漸改變中國對出口的依賴,也是國內經濟結構轉變的重要標志。制造型企業的國際化運營使得一部分生產基地將轉移到國外。在緩解國內眾多行業內普遍存在的產能過剩的目的,同時也可以加快國家特別強調的環保和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既然目前國內外形勢有利于中國企業走出去,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更為恰當?我認為在目前的國際環境下,制造型企業通過并購的方式將會更加可行。目前,歐債危機依然沒有結束,除希臘特別嚴重之外,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形勢也岌岌可危。今后的共同任務是經濟增長和促進就業。在此背景下使得歐美國家對來自中國的投資和合作更加開放。
我們國家目前有3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我相信應該有能力幫助解決中國制造業海外投資中的融資問題。可以說這些有利因素架構了制造型企業走出去的有利條件。
回到今天我發言的主題,中國有條件制造業走出去大有文章可做。通過企業政務和商會的互相配合,今后當前國際、國內環境,中國制造型企業走出去是適應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和經濟長期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制造型企業響應國家的號召,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需要。
我衷心希望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中國的企業都能以一個更高的姿態站在全球的舞臺上。在融入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加快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謝謝!
上一條:數控彈簧機床“提質創牌”沖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