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鄱陽湖南磯山道路被淹沒。自去年秋季以來,鄱陽湖在持續干旱低水位后,緊接著又提前迎來春汛。
今年江西降雨偏多
“下午2時,鄱陽湖都昌水文站水位顯示14.98米,比3月1日水位高4.48米,比去年同期水位(9.47米)高5米還多。”江西省水文局水情科科長潘漢明說。
潘漢明表示,今年江西全省降雨偏多,尤其是2月29日到3月6日的降雨量,比自1951年有降雨量記錄以來的數值多了4.5倍。他分析說,由于候鳥的棲息地和覓食活動區域被淹沒,特別是淺水區活動的鳥無法找到食物,只好離開。
昨日,在京參加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水利廳廳長孫曉山表示,江西省天氣有個特點叫“旱澇急轉”。
兩個月前,鄱陽湖都昌水文站的數據顯示,鄱陽湖出現60年來最嚴重的大旱。去年鄱陽湖因干旱,“湖水”變成“大草原”。
“今年汛期來得更早、范圍更大一些,出現這么大范圍的降雨很少見?!睂O曉山表示,今年的汛期情況與1998年洪水那年相似。
村莊被淹8900人轉移
江西省水文局數據顯示,2010年江西曾出現洪災,部分地區災情超1998年大洪災,但當時只是贛北地區超過警戒水位,而今年贛南贛北都出現超警戒現象。
江西省防汛辦主任祝永貴表示,今年早汛時間比1983年、1992年、1998年都要早,但洪水量要排第四位。
“現在一些村莊受淹,還引發了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特別是對水利工程影響比較大,到現在為止已經轉移了8900人。”祝永貴介紹。
■ 專家觀點
夏季旱澇急轉災害加劇
昨日,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2012年科學發展報告》中,專門提到了我國“旱澇并存、旱澇急轉”的災害與預測情況。據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李建平等人的研究,從1957年至2011年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相關圖表顯示,近10年來,長江中下游地區夏季“旱澇并存、旱澇急轉”災害在加劇。
“2011年6月,長江中下游地區發生了由‘旱向澇的急轉’現象。上海氣候中心曾提前10天至20天進行了預測。”李建平表示。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科學系教授王紹武認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都會出現旱或是澇,旱澇屬于一般的天氣現象,不屬于氣候的變化,旱澇經常會發生,不是極其特別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