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韓統一是否指日可待
俄羅斯情報部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向“俄羅斯之聲”透露, 韓國軍人中有一種說法:如果政治家們不干預,我們在90小時內就可消滅朝鮮。從雙方軍事實力來看,朝鮮兵力是韓國的1.6倍,裝備量是韓國的2倍,占量的優勢;但韓國由于近年來引進西方國家的先進裝備,在質量上占居上風。可見,倘若發動戰爭,韓國勝算很大。
事實上,朝鮮曾經“威武”過。我在《朝鮮為何越過越窮》中引用過大量數據和資料說明,朝鮮相對韓國,礦產資源豐富,而且幾乎每種礦物的儲藏量都要比韓國多得多。韓國人口總量雖然是朝鮮的二倍,但其國土面積卻要比北朝鮮少得多,而且大多是丘陵、山地。從天然資源上看,北朝鮮的人均資源占有率是韓國10幾倍以上,有些還會更多,可見朝鮮相對于韓國擁有太多的優勢,本應是該經濟發展的更快才對,但情況卻恰恰相反。
根據《朝鮮與韓國的人均GDP對比表》對比數據,時間橫跨44年(單位:美元)均按實際可比價格計算。1960年:朝鮮253---韓國82,韓國不足朝鮮的1/3;1970年:朝鮮400---韓國410,韓國追過朝鮮;1980年:朝鮮700---韓國1592,韓國是朝鮮的2倍多;1990年:朝鮮980---韓國6482,韓國是朝鮮的6.5倍;2007年:朝鮮957----韓國19624,韓國是朝鮮的20倍。
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別?原因可以從朝鮮與它近鄰中國的對比中看出來:1978年,中國人均GDP僅僅是可憐巴巴的245元(而且還是人民幣),朝鮮卻已達到約600美元,遠遠高出中國。可到了1990年代,昔日的小“二哥”中國,借助改革開放的大潮,早已名至實歸。而內憂外患,外加痛失改革機遇期的朝鮮又在干什么呢——正大力推行所謂的“先軍政治”——一切以軍隊為優先,一切以軍人為優先,誓死保衛領袖,保衛人民政權。
而一旦朝韓統一,誰又能背起今時今日朝鮮這個大包袱呢?
毋庸諱言,現在背包袱的是中國,而且,只有中國。中國不僅在每次朝鮮闖禍之后為它說好話擦屁股,還是這個家族政權的主要輸血者——中國對朝鮮的援助主要以糧食、化肥、石油為主,朝中年貿易額約在20億美元左右,相當于朝鮮年度GDP的10%。毫無疑問,中國是朝鮮最為重要的貿易伙伴。就拿石油來說,從1991年開始,中國就取代蘇聯,成為對朝原油供應的唯一支柱。中國每年要對朝輸送石油50萬噸左右,占朝鮮進口石油總量的80%。負責對朝輸送石油的中朝友誼輸油公司還在鴨綠江兩岸間建成了11公里的輸油專線,供給量由設在遼寧丹東馬市村的供給協調基地決定。朝鮮從中國進口石油,不僅價格大大低于國際市場價,而且通常都是延期一到兩年再付款。1998年朝鮮50周年國慶時,中國還向其提供了8萬噸重油的無償援助。據韓國國政監察資料表明,1999年—2002年,中國向朝鮮提供了175萬噸石油,并呈逐年增加趨勢,即便是受朝核危機沖擊最嚴重的2003年,中國援朝石油量仍達47萬余噸價值達7646萬美元。至于糧食援助,1994年7月,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日成去世后,中國就一次性向其提供了10萬噸糧食的無償援助,被朝中社稱贊為“兄弟情深”。對朝鮮的糧食援助,使中國從2005年起一直位居世界三大糧食贊助國之列,排名僅次于美國和歐盟。據世界糧食計劃署統計,2005年,中國援朝糧食達53.1萬噸,占當年國際對朝援糧的92%。今年二月份,中國更提供高達6億元的援助。如此沉重的政治經濟負擔,對于有13億人口,也還處于溫飽階段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來說,顯然是不堪重負的。更重要的是:我們有必要背這個包袱么?
從歷史上看,這個包袱應該蘇聯背。這要從第二次世界大戰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和蘇聯在德黑蘭會議上同意朝鮮半島在“適當的時候”應實現獨立。二戰即將勝利的時刻,美蘇英三國首腦在雅爾塔簽定秘密協議,美英以出讓中國外蒙古和東北利益換取了蘇聯對日宣戰,并指出了朝鮮半島因“高麗人沒有自治能力”故決定應該由美國、蘇聯、中國和英國實行國際托管。1945年8月9日,在日本戰敗投降的前夕,美國提出以北緯38度線為界,即三八線,美國和蘇聯分別占領朝鮮半島南部和北部的提議,并得到了蘇聯的認可。
1950年1月以來,在蘇聯和美國相繼撤出在朝鮮和韓國的駐軍后,朝鮮政府與蘇聯領導人密切協商,并使斯大林“同意朝鮮領導人對局勢的分析和準備以軍事方式實現國家統一的設想”。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聲稱,李承晚在美國操縱下突然向三八線以北地區進行了全面的武裝侵犯。蘇聯解體后,隨著前蘇聯檔案的公開,目前廣泛流行的觀點認為1950年6月25日凌晨,在得到斯大林的同意之后,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兼朝鮮人民軍司令官金日成下令軍隊越過三八線,發動了對大韓民國的突然進攻。當時大韓民國國防軍三分之二的軍隊尚未進入戰備狀態,根本沒有招架之力,三天之后漢城(今首爾)就失守了。在撤退時,韓高層驚慌失措,將漢江大橋給炸了,把大批軍隊送給了朝鮮,更快瓦解了韓軍抵御能力。值得指出的是,金日成并未事先知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詳細的作戰計劃和具體的開戰日期,因此中國大陸與美國一樣,直到戰爭開始才得悉的。這也可以稱為真正意義上的朝鮮單方面“不宣而戰”。朝鮮的這種單方面“不宣而戰”(實際上就是侵略),自然引起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的不滿。
此時,如果要幫助朝鮮——或者說要背朝鮮這個包袱,最有資格最有理由的當然是蘇聯。原因是:首先,南北韓的政權是美國與蘇聯各自扶持的,現在二者發生戰爭,美國已經出面軍事支持南方政權,蘇聯要保持他老大哥地位的話,自然也應出面扶持搖搖欲墜的北方政權。這里面可以說跟中國一點關系都沒有;其次,三八線的劃定是蘇美兩國一手制定的,現在這一停火線形同虛設,為維護這一停火線的作用,也應由蘇美搞定,其他國家,尤其是剛從戰火中脫身而出,國內問題堆積如山的中國根本就沒資格也沒能力出面收拾這爛攤子;最后,如上所述,朝鮮戰爭的爆發,完全是斯大林縱容批準的,中國根本不知道,所以完全可以置身事外。
然而,眾所周知,在斯大林忽悠下,中國組織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去打了一場力不從心的“抗美援朝”。結果當然十分慘重:由于志愿軍裝備落后、戰術落后,所以整個戰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官方承認的犧牲人數為36萬,外界估計在36到70萬之間,其中正團以上干部187人、師以上24人、軍以上干部6人,包括20軍后勤部長喻求清、39軍副軍長吳國璋、后勤部副政委邱世清、67軍代軍長李湘、23軍副軍長饒惠譚、20兵團保衛部長馮建屏、50軍副軍長蔡正國,被俘人員最后僅1/3回到了國內,創下解放軍歷史上最慘痛的損失。隨著戰爭的延續,毛澤東對志愿軍的殲敵要求也不斷降低,只要能一次全殲美軍一個整編連即可。實際上,整個戰爭期間,志愿軍一次殲滅美軍一個整編營都很困難,自己卻是稍不小心就會整師被殲滅,戰爭進行到后期,志愿軍整個部隊普遍彌漫正悲觀失望情緒,不想再打下去了。從國際軍事界研究、評論和不少美國韓戰老兵回憶錄來看,他們除了佩服中國軍隊勇敢、不怕犧牲以外,并沒有任何再值得他們稱贊的地方。最重要的是,以美國為首的軍隊得到了聯合國授權、他們是在抗擊金日成的侵略、得到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支持,有正義之師的名銜;新中國則是在聯合國決議下背上了好戰者、侵略者的罵名,不是國際地位提高,而是國際地位急劇降低、名譽掃地!一直到今天,中國還在品嘗這顆苦果,任何國家搞發展,國際社會都能理解;惟獨只要中國稍有發展,國際社會就一片“中國威脅論”的叫聲,嚴重影響到中國的發展環境。同時,中國還背上了朝鮮這樣一個包袱,數十年如一日地為它擦屁股,為他輸血。可謂冤大頭一個。
從現實層面看,該去背朝鮮這個包袱的也輪不到中國,而應該是它難免的韓國。
這理由首先是韓國經濟實力不弱。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韓國政府成功地推行以增長為主的經濟政策,70年代之后正式走上發展經濟的軌道,創造了舉世聞名的“漢江奇跡”。到80年代,韓國一改貧窮與落后的面貌,呈現出繁榮和富裕的景象,成為國際市場上一個具有競爭力的國家。并于1988年舉辦了漢城奧運會。如今,韓國經濟實力雄厚,鋼鐵、汽車、造船、電子、紡織等已成為韓國的支柱產業,其中造船和汽車制造等行業更是享譽世界。韓國的電子工業發展迅速,為世界十大電子工業國之一。近年來,韓國重視IT產業,不斷加大投入,IT技術水平和產量均居世界前列。工業主要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紡織等。浦項鋼鐵廠是世界第二大鋼鐵聯合企業。造船訂單標準貨船噸數759萬噸,重新成為世界第一。電子工業以高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為世界十大電子工業國之一。半導體集成電路發展迅速。近年來韓國重視IT產業,不斷加大投入。2011年韓國GDP初值12371282億韓元,同比增長3.6%。年人均國民總收入(GNI)達到2.25萬美元,高于2010年的2.05萬美元。
其次,則是因為韓國跟朝鮮本來就是一個國家。公元1世紀后,朝鮮半島形成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個古國。公元7世紀中期新羅統一了朝鮮。公元918年,朝鮮國王王建定國號為“高麗”,建都于松岳。1392年,高麗三軍都制使李成桂廢除了高麗第三十四代王,自稱國王,并改國號為朝鮮。 1910年8月,朝鮮淪為日本殖民地。1945年在蘇美操弄下才分裂為兩個國家。盡管早已分成兩個國家,但是統一卻是南北雙方共同的意愿,無論南北雙方都心系一個國家。他們系同一個民族,同根同脈,同祖同宗,說一樣的語言,寫一樣的文字,學同樣的文化。血濃于水民族感情可以超越社會制度的不同,可以超越意識形態的差異,可以超越歷史的鴻溝巨塹,將兩個曾經反目的兄弟的心,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因此,韓國有義務,也有責任幫助朝鮮,使之從獨裁專制的泥塘中脫身出來。
再次,朝韓統一之后,還能實現優勢互補。朝鮮地大物博,正可以彌補韓國在土地和資源上的匱乏,很快拉動兩國之間房地產業、商業的迅速發展和擴張,韓國土地的價格也不至于過于高昂(首爾房價約5萬/平方米),朝鮮土地不至于過于浪費。韓國還可以在經濟上幫助朝鮮,朝鮮人民可以到韓國打工、做生意、學習技術而得以盡快脫貧。雙方的GDP有望倍增,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
總之,無論從歷史,還是從現實出發,中國都不應該越俎代庖多管閑事,應該讓朝韓兩國人民去解決歷史遺留的問題,總有一天人民會發現朝韓統一絕對是利大于弊。